将a,b,c,d四个数,写成这种式子:acbd
就称为一个二阶行列式(second-order determinant)。二阶指的是有两行、两列。
一般也会用带有下标的变量表示::a11a21a12a22
下标第一个数称为行标;表示这个数在第几行。
下标第二个数称为列标;表示这个数在第几列。
比如,a21表示在第2行第1列。
所谓二阶行列式展开,就是将行列式展开成多项式:acbd=a×d−b×c
我们可以用“对角线法”去求二阶行列式展开后的多项式(polynomial)。
就是用左上角与右下角相乘,再减去左下角与右上角相乘的值,就可以求得二阶行列式的展开式。
展开之后,得到的多项式便为:a×d−b×c 。
可以理解为:二阶行列式就是这个多项式a×d−b×c的简易写法(虽然看上去没简易多少,但继续往下看三阶行列式,就会发现确实简易了。)
147258369有3行3列,被称为一个三阶行列式(Tertiary determinant)。
同样可以用“对角线法”,求三阶行列式展开后的多项式。
先将上面的行列式,想象成这样:147258369147258369
先是从左到右:
左上角到右下角: 1×5×9
然后下一列:2×6×7
再下一列: 3×4×8
得到3个项,将它们相加:
1×5×9+2×6×7+3×4×8
然后从右到左:
右上角到左下角: 3×5×7
然后上一列:2×4×9
再上一行: 1×6×8
得到3个项,将它们相加:
3×5×7+2×4×9+1×6×8
最后,将(1)和(2)相减,就得到三阶行列式的展开式:
147258369=1×5×9+2×6×7+3×4×8−(3×5×7+2×4×9+1×6×8)
在介绍多阶行列式之前,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排列(arrange)的概念。
由1,2...n 这n个数组成的一个有序数组,叫n级排列。1,2...n中,每个数都要出现,才算n级排列。(比如[1345]就不是1,2,3,4,5的一个n级排列)
逆序(reverse order):大数在小数前面,就叫逆序。
比如1,2,3,4有一个n级排列:[4132],4在1前面,就是逆序。
逆序数(Reverse order number):排列中存在多少次逆序,就称为一个排列的逆序数。用N(1,2,...n)表示
还是[4132],4在第1,它比1、3、2都大,所以产生了3次逆序;然后还有3比2大,产生了1次逆序。所以最后算得,[4132]这个排列的逆序数为3+1=4
偶排列(even permutation):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
奇排列(odd permutation):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
标准排列:逆序数为0的排列。如N(1,2,...n)
对换:排列中的两个数交换位置,就叫对换
对换后,排列的奇偶性会发生改变。
有n行、n列的行列式,就叫n阶行列式。
如果再用对角线法,也可以,但是麻烦;因此我们从3阶行列式找找规律:
a11a21a31a12a22a32a13a23a33=a11×a22×a33+a12×a23×a31+a13×a21×a32−(a13×a22×a31+a12×a21×a33+a11×a23×a32)
展开后,一共有6个项。
a11×a22×a33
a12×a23×a31
a13×a21×a32
a13×a22×a31
a12×a21×a33
a11×a23×a32
可以看到:
行标的排列都是标准排列(123);
列标的排列取排列的所有可能。
再看列标的排列:
123 偶排列
231 偶排列
312 偶排列
321 奇排列
213 奇排列
132 奇排列
我们发现,正项(符号为+)的列标的排列都是偶排列;负项(符号为-)的列标的排列都是奇排列。
拓展到n阶行列式,我们便可以根据以上规律,求得n阶行列式的按行展开定义:
行标取标准排列;
列标取排列的所有可能。
不同行不同列取出来的元素相乘,符号由列标排列的奇偶性决定;(列标的排列为偶排列的为正项;列标的排列为奇排列的为负项)
相应的,也会有n阶行列式的按列展开定义,两种定义求出来的多项式,均是对的:
列标取标准排列;
行标取排列的所有可能。
不同行不同列取出来的元素相乘,符号由行标排列的奇偶性决定;(行标的排列为偶排列的为正项;行标的排列为奇排列的为负项)
一般用大写字母D来表示行列式的值(determinant的首字母);
我们也可以总结得出:n阶行列式展开后多项式有n!项。
性质1(性质2的推论):两行(列)相等,行列式的值D = 0。
性质2:两行(列)对应成比例,行列式的值D = 0。
性质2的推论:当有一行全为0,行列式的值D = 0。
性质3:某个行列式,有一行为两个值相加,则值可以拆成两个行列式相加的形式。
例子:D=14+5725+8836+29=147258369+157288329
行列式转置,值不变。
D=147258369 -> DT=123456789
行列式两行互换,值的符号改变。
某一行都乘以K,等于行列式乘以K。
D=14k725k836k9=k147258369
值不变。
假设有以下行列式:D=14713258143691510111216
那么它第3行第2列的元素对应的余子式为:M32=14133615101116
即把行列式D的第3行以及第2列上的元素去掉,得到的新的行列式就为新的余子式,用M32表示(3,指第3行;2指第2列)。
接上,第3行第2列的元素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为:A32=(−1)(3+2)14133615101116
代数余子式用**Aij表示**。
【行列式的第二种定义】
D=ai1Ai1+ai2Ai2+...+ainAin
其中,ai1 是指在行列式第i行、第1列的元素,Ai1是指第i行、第1列的元素的代数余子式。
简单来说,就是指行列式的值,等于行列式任意一行的所有元素以及其代数余子式的积的总和。
这种换算,也叫行列式的按行展开。
在按行展开时,选择0比较多的行去展开,计算会比较方便。
【异乘变零定理】
某行元素与另一行元素的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必定为0。
如何证明?
证明:
假设有D=14713258143691510111216
第四行元素与第一行的代数余子式异乘:
D′=13×(−1)1+1×58146915111216+14×(−1)1+2×47136915111216+15×(−1)1+3×47135814111216+16×(−1)1+4×471358146915
我们再将D第一行的元素变为第四行,得到一个新的行列式B:
B=13471314581415691516111216
对B按第一行展开,我们可以发现,展开式与D'相同:
B=13×(−1)1+1×58146915111216+14×(−1)1+2×47136915111216+15×(−1)1+3×47135814111216+16×(−1)1+4×471358146915
根据性质3,B = 0 ,因此有D' = B = 0。
2阶子式:往任意相邻2行、任意相邻2列画1直线,直线交叉的元素形成的一个行列式,就是2阶子式;(k阶同理)
2阶余子式:往任意相邻2行、任意相邻2列画1直线,没有直线经过的元素形成的一个行列式,就是2阶余子式;(k阶同理)
2阶代数余子式:(−1)第一行号+第二行号+第一列号+第二列号 x 2阶余子式
拉普拉斯定理:取定k行,由k行元素组成的所有k阶子式与k阶代数余子式的乘积之和 = D 。
求行列式的值,有以下比较好的计算思路:
- 根据性质2、性质4、性质7,将行列式简化成“上三角行列式”(即对角线以下的元素均为0,不包括对角线上的元素)
- 行列式的值便等于对角线元素的乘积。
【示例1】
D=6471312581418691524111216
要将D变为上三角行列式,我们要做的就是将a21,a31,a32,a41,a42,a43这几个值变为0。
我们可以先将a11变为1,方便计算。方法是将第一行的元素同时乘以61,得:
D=6×61×6471312581418691524111216=6×61×6471361×12581461×18691561×24111216=6×1471325814369154111216
开始计算。
a21:将第一行的值乘以-4,加到第二行,根据性质7,D的值不变,同时可以将a21变为0;
D=6×14+(−4)71325+(−8)81436+(−12)915411+(−16)1216=107132−38143−69154−51216
a31:将第一行的值乘以-7,加到第三行:
D=6×100132−3−6143−6−13154−5−1616
a32:将第二行的值乘以-2,加到第三行:
D=6×100132−30143−6−1154−5−616
a41:将第一行的值乘以-13,加到第四行:
D=6×10002−30−123−6−1−244−5−6−32
a42:将第二行的值乘以-4,加到第四行:
D=6×10002−3003−6−104−5−6−12
a43:刚好为0,不用计算。(若不为0,则用第3行的值乘以一个数,加到第四行,时a43为0)
D=6×10002−3003−6−104−5−6−12
- 将对角线元素相乘,最终得:D=6×1×−3×−1×−12=−216
【示例2】
如下行列式,假设a11为0,就无法用上面这种方法,该怎么办?
D=0471312581418691524111216
我们可以根据性质2:两行互换,行列式符号改变,将ai1不为0的行换到第一行,再用上面示例1的方法求值即可。
直接对该行某个不为0的元素按行展开,然后计算。
【示例3】
D=640131258141860152411016
我们可以看到,以下行列式,第3行有很多0,因此,我们可以对a32按行展开:
D=0×A31+8×A32+0×A33+0×A34=8×A32
然后对A32(a32的代数余子式)求值即可。
略
范德蒙行列式:1x1x12...x1n−11x2x22x2n−11x3x32x3n−11x4x42x4n−1............1xnxn2xnn−1
若行列式满足范德蒙行列式,则它的值 D=∏1<=j<i<=n(xi−xj)
假设有1x1x12x131x2x22x231x3x32x331x4x42x43
则它的值D=(x2−x1)×(x3−x1)×(x4−x1)×(x3−x2)×(x4−x2)×(x4−x3)
D=4123135625283681
上面是一个对称行列式,它有以下特点:
- 主对角线上的值可以为任意值
- 上下元素对应相等,即aij = aji
D=0−1−2−310−5−6250836−80
上面是一个反对称行列式,它有以下特点:
- 主对角线上的值都为0
- 上下元素对应成相反数,即aij = -aji
性质:奇数阶的反对称行列式 ,D = 0
克莱姆法则,是用行列式(或矩阵)的方式,去解n元的方程组。
【定义】
对于一个n元n个方程组,若它的系数行列式不为0,则方程组的解则xi=DDi
【解释】
假设有以下三元方程组:
⎩⎨⎧x1+x2+x3=1x1−x2+5x3=6−x1+x2+6x3=9
我们将方程组的系数,做成一个系数行列式:
D=11−11−11156
此时,可以使用克莱姆法则对x1,x2,x3求解。
x1=DD1
x2=DD2
x3=DD3
其中 D1 的意思是将方程组等号右边的值(1,6,9),替换行列式D第1列后,形成的新的行列式:
D1=1691−11156
同理 D2是替换行列式D第2列后,形成的新的行列式:
D2=11−1169156
但克莱姆法则有使用条件:
克莱姆法则计算量比较大,因此一般不使用。
【推论】
对于齐次方程组,若方程个数=未知量个数,D!=0,则齐次方程组只有零解。(x1=x2=...=xn=0)
反过来说也成立:对于齐次方程组,若方程个数=未知量个数,齐次方程组有非零解,则D=0